CPAP呼吸機和夜間癲癇行為-病例報告(1219)
介紹
與睡眠有關的癲癇發作,尤其是夜間額葉癲癇(NFLE)代表了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臨床表現,表現為復雜的夜間運動/行為,使得診斷通常很困難。
病例報告
一位64歲男性,有睡眠期間進行復雜動作的歷史,無中風或神經功能缺損的歷史。進行了廣泛的神經系統檢查(所有結果均為陰性),包括常規腦電圖(EEG),住院時間延長的腦電圖(12小時)和腦部MRI。家庭睡眠研究顯示,CPAP呼吸機成功治療了他的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AHI 24 /小時,治療后殘余AHI 1.7 /小時),最初改善了患者的夜間癥狀。妻子回憶起這些事件只發生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患者常常在早晨醒來時感到困惑,有時似乎會坐起來并咋嘴唇。沒有夜間幻覺、睡眠麻痹或做夢的報道。有兩次發作與舌頭咬傷和膀胱控制喪失有關。白天睡午覺后又發生了另一件事,病人走到外面去修剪草坪,大腦“完全一片空白”,看上去很困惑。從未發現白天或晚上有癲癇發作。病人不記得以上任何事件。重復腦電圖正常。頭部/頸部的MRI / MRA顯示左額前額葉小而微小的病灶,提示遠端皮質缺血性損傷。多導睡眠圖(PSG)伴有癲癇發作的蒙太奇圖顯示,在額葉/額極導線中記錄了發作間期癲癇放電(IED)病灶,沒有伴隨身體運動。 N2期見到尖峰和波活動。
最初用卡馬西平治療,因出現皮膚反應,改用左乙拉西坦,癥狀完全緩解。
結論
該病例說明了回顧臨床歷史,行為符號學和診斷性輔助檢查(如多導睡眠圖和EEG監測)在區分夜間癲癇發作與其他夜間復雜行為障礙和失眠癥中的重要性。
(葉妮摘自 Sleep, Volume 43, Issue Supplement 1, April 2020, Page A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