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中使用多導睡眠圖量化覺醒閾值
時間:2021-04-04 作者:北京思力普睡眠研究所 【原創】
研究目標
精準醫學要求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每位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進行無創預估。在這里,我們提供了第一種自動化技術來量化呼吸覺醒閾值-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颊咧惺褂迷\斷性多導睡眠圖信號-定義為呼吸驅動觸發睡眠覺醒的水平。
方法
通過將呼吸控制模型(Terrill等人)適應于自發性呼吸事件期間的通氣模式,可以從多導睡眠圖研究中估算出臨床評分覺醒前的通氣驅動。從概念上講,覺醒后立即發出的氣流信號的大小揭示了觸發該覺醒的潛在通氣驅動器的信息。將多導睡眠圖覺醒閾值測量值與同時記錄的食管壓力和食管內膈肌肌電圖記錄的金標準值進行比較(N = 29)。還使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呼吸機)調低壓力(N = 28)與覺醒閾值進行了比較。還評估了使用(線性化)鼻壓的有效性,而不是氣動力描記器通氣的有效性(N = 11)。
結果
多導睡眠圖覺醒閾值與使用食管壓力和膈肌肌電圖測量的閾值(R = 0.79,p <.0001; R = 0.73,p = .0001),以及CPAP呼吸機操作(R = 0.73,p <.0001) 相關。覺醒閾值估計與使用鼻壓和氣速描記器通氣相似(R = 0.96,p <.0001)。
結論
可以使用多導睡眠監測儀信號估計阻塞性睡眠呼吸暫;颊叩挠X醒閾值,并且可以為覺醒閾值較低的患者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干預治療措施。
(葉妮摘自 Sleep, Volume 41, Issue 1, January 2018, zsx183)